文化中心
尼山世界文明論壇
文明共享
孔子文化節
研學旅游
運河書屋
儒學小課堂
全國道德模范謝立亭講黨史
文創進文博
母子傳承國學
家風傳承
老運河兩岸燈光璀璨
政德教育
尼山圣境
記者 劉項清 劉建新 楊國慶 陳碩 通訊員 郭剛 薛兆田 呂衛鋒 攝影報道
文化是一個國家、一個民族的靈魂。文化興國運興,文化強民族強。近年來,濟寧市充分發揮文化資源優勢,在新時代文明實踐、基層社會治理、家風家訓、鄉村振興、政德教育等方面,圍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、創新性發展做好文章,內外兼修,普及大眾,走出了一條富有儒家文化特色的“兩創”先行之路。
樹高葉茂,其根必深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基因,植根在中國人內心,潛移默化影響著廣大人民群眾的思想方式和行為方式。近年來,濟寧立足優勢,建設了尼山圣境、孔子博物館、復興之路文化科技項目等一批先導性、牽動性、基礎性重大文化項目;圍繞尼山世界文明論壇,著力打造“尼山片區”,推動建設文化“兩創”先行示范區,組織實施尼山世界文明論壇提升工程三年行動計劃等;連續舉辦或承辦38屆國際孔子文化節、8屆世界儒學大會和7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等活動。大力實施文化賦能城市發展計劃,高度重視歷史文脈保護與傳承,重點打造“兩軸、一街、兩區、兩鎮”,激活文化基因,實現文化發展與城市發展的深度融合,讓傳統文化在城市發展中煥發時代光彩。
2012年底,泗水縣在圣水峪鎮試點開設“鄉村儒學講堂”,依托尼山圣源書院師資開展孝文化教育;2014年起,積極拓展打造城區優秀傳統文化授課陣地;2021年,創新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“志愿+誠信”積分制管理工作,將群眾參與儒學講堂等活動納入積分評定事項……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進鄉風文明并相得益彰,泗水縣作出了先行示范。近年來,我市積極實施優秀傳統文化“六進”普及工程,大力推廣圖書館+書院、孔子學堂、尼山書院國學公開課等公共文化服務模式,全市建成達標“儒學講堂”3740處,濟寧“儒學講堂”經驗入選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案例。
何為優秀傳統文化?在濟寧,或是一堂精彩的經典誦讀課,或是一場為政以德的文藝演出,或是一年一度的百姓儒學節,或是一頓“幸福食堂”里的暖心飯菜,或是一家“和為貴”社會治理服務中心的握手言和……只有走入百姓心里,文化才得以弘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