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前,在鄒東三仙山下的官道邊,住著一位獨身老漢,名叫任義,賣茶水為生。任老漢待人厚道善良,買賣公平,遇上付不起茶水錢的人也不計較,還將積攢下來的錢周濟村里的窮苦人,街坊四鄰都很敬重他。
為了煮出的茶水好喝,每天一大早,任老漢要跑到山上的福壽泉里擔水,因為泉水比井水干凈、清甜。
有一年三月三,任老漢早起挑擔來到福壽泉邊,猛然聽到有說話聲。四下瞅瞅,大清早,荒山野嶺里冷清清的沒個人影,老漢以為是自己耳朵背,聽錯了,就放下桶去舀水。
老漢一彎下身子,說話聲更清楚了。這時,從福壽泉里跳出一只金黃的蟾蜍,“任老漢,心實誠,四鄉八鄰都稱頌;每年三月三,來我口中取金錠?!崩蠞h呆住了,莫非世上還真有神仙???!驚疑間,蟾蜍眨巴眨巴眼睛,慢吞吞地從嘴里吐出一塊黃燦燦的金子。
任老漢拾起金子,挑著泉水下了山。他邊走邊想:這金子是因為我待人實誠厚道才得到的,我不能私自獨吞。于是,他就用這金子周濟附近的窮苦人。
日復一日,年復一年,每年的三月三,任老漢去福壽泉挑水時,總能取回塊金錠,就用這金子濟貧行善。
斗轉星移,任老漢一天比一天老了。
有一天,有個叫譚鑫的過路人,見任老漢對貧窮人施吃施穿,心想:老漢一定有不少的金銀珠寶。就眼珠兒一轉,自己愿意留下來侍候老漢,還說老漢人好,要為老漢送終。
任老漢臨終前,鄭重地告訴了譚鑫蟾蜍吐金錠的秘密,并告誡說:“給多給少,不能強求;白得的金子,不能獨自享用,要周濟貧窮人。切記!切記!”
譚鑫埋葬老人后,將信將疑捱到三月三,挑上水桶跑到福壽泉邊來。果然,那只蟾蜍遇見了他,眨巴眨巴眼睛,慢吞吞地從嘴里吐出一塊金錠。
譚鑫伸手拿來揣在懷里,驚喜得嘴都笑歪到耳朵根上了。他想:這蟾蜍每年才吐出一塊金錠,這得要等多少年呀!譚鑫就下山取來鐵锨、镢頭,在福壽泉邊挖了起來。挖一下就跳出一只蟾蜍,蟾蜍就會眨巴眨巴眼睛,從嘴里吐出一塊黃燦燦的金子……
坑越挖越大,蟾蜍也越來越多,后來,水里都是蹦蹦跳跳的蟾蜍和黃燦燦的金塊兒。
譚鑫高興得跳進水里,要往外撈金塊兒。誰知,他一進去,泉水就洶涌地冒大了,順著山谷奔流而下,瞬間匯成了一條滔滔流淌的大河,把譚鑫給沖得無影無蹤。
自此,人們在河邊偶爾也能拾到些碎金子。當然,也只有心地善良的人才有這福氣。后來,當地人就把這條河稱作“義水”“沂水”,今稱小沂河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