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聊齋志異》,簡稱《聊齋》,俗名《鬼狐傳》,是清朝山東籍著名小說家蒲松齡的文言短篇小說集。全書共有短篇小說四百九十余篇,不少作品帶有山東府縣的地域烙印,其中有四篇作品與泗水有關。
《連瑣》篇幅較長,講述的是楊于畏移居泗水之濱。
書房面對荒野,院外有不少古墓。一天深夜,他秉燭獨坐,感到無限凄涼。院外有女子吟誦“玄夜凄風卻倒吹,流螢惹草復沾幃”,楊生續曰“幽情苦緒何人見?翠袖單寒月上時”。兩人相見,方知女子名連瑣,隴西人,隨父親漂泊異鄉,17歲暴病夭亡,至今已有二十多年了,吟誦詩句以寄托悲怨。
此后每晚,女子都來相會。因薛生等人騷擾,連瑣與楊生分手一個多月。一天晚上,連瑣又來,哭訴一名陰間衙役逼嫁為妾。楊生大怒,夢中在朋友王生的幫助下,殺死了衙役。
幾個月后的一天晚上,連瑣告訴楊生,她需要活人精血才能復活。楊生取刀刺臂,把鮮血滴到連瑣肚臍中。連瑣約定:百日為期,墳前樹上,青鳥鳴叫,掘墳救她。此后楊生大病,十多日方愈。
百日之期,楊生如約而至,家人掘墳,果見連瑣。此后,連瑣常說:“二十多年真像一場夢??!”小說生活在陰間,也有封建勢力——衙役的欺凌,于人世間一樣不公。好在楊生不畏強權,不惜生命,勇敢追求愛情,戰勝了丑惡勢力,有情人終成眷屬。
《邢子儀》主要講述的是滕縣楊某參加了白蓮教起義,學會了左道之術。
起義軍領袖徐鴻儒犧牲后,楊某逃脫,憑著妖術漫游各地,成了富翁,家產頗豐。一天,他來到是泗水之濱某鄉紳家表演法術,見鄉紳的女兒美貌如花,就有了非分之想。他把續弦朱氏假扮為仙女,坐在一只木鳥上,飛到了女孩的住處,馱起女孩飛上天空。
朱氏欺騙鄉紳說她是月宮嫦娥,女孩是王母娘娘的九女兒,現在王母娘娘招女孩去天宮相聚,之后再送回來。木鳥飛到泗水地界,爆竹碰到了鳥翅,落到了窮秀才、光棍漢邢子儀家。
這天夜晚,窮困潦倒的邢子儀正坐在月光之下,做著美夢。忽聽一聲響,天上掉下了兩位女子。他揉揉眼睛,不是夢。朱氏說了原委,哀求他保密,愿意以身相嫁。
邢子儀再問女孩情況,并求人登門報信。鄉紳夫妻正在痛哭,頓時喜出望外,派出車馬連夜去接,并以百金酬謝邢子儀。楊某聞訊逃跑,官府拍賣其宅。
女孩非邢子儀不嫁,鄉紳只好購買楊宅,置辦嫁妝,陪送婢女仆人。女孩為妻,朱氏為妾,又發掘出楊某暗藏地下的金銀財寶,邢子儀成為一郡首富。
這篇小說中的白蓮教起義,發生于明代天啟二年五月。白蓮教首領徐鴻儒在鄆城起義,先后攻陷鄒縣、滕縣、嶧縣,圍攻曲阜、兗州府,十月徐鴻儒兵敗被俘,十二月被害。
明清時期,滕縣東北部與泗水縣、鄒縣接壤,這次起義應當波及泗水。當時的滕縣東北部就是今天的鄒東,與今泗水東南的泗張相鄰,山區丘陵之地,交通阻塞。
到了清代,鄒東白蓮教起義更是席卷鄒魯大地,泗水也是重要戰場之一。清代光緒《泗水縣志》記載有咸豐、同治年間與“教匪”作戰陣亡的“忠義”、遇害自殺的“烈婦”名單,可見戰斗之殘酷。
民國二十年《山東諺語集》咒罵“白蓮教,瞎胡鬧,受不住王爺一大炮”,舊時泗水民間稱桀驁不馴之徒為“白蓮教”,可見官方民間對“白蓮教”的仇視憎惡。
楊某游蕩于這一帶,行跡不易暴露。在小說中,他發明的木鳥,可以在空中自由翱翔。相比之下,比民國時期馮如發明中國第一架飛機早多了。
蒲松齡對白蓮教持否定態度,認為是“左道惑眾”,而對窮困潦倒的秀才邢子儀惺惺相惜,筆下安排他娶得嬌妻美妾,又獲得了楊某的宅院和千金之財,好人終得好報,勸人為善。
《豢蛇》篇幅較短,“泗水山中,舊有禪院,四無村落,人跡罕到,有道士棲止其中?;蜓詢榷啻笊?,故游人益遠之……”
泗水山中有座佛教寺院,沒有和尚,卻是道士主持。這個地方人跡罕至,道士養了很多蛇。道教崇蛇,真武帝君源于北方之神——玄武,是龜蛇合一的動物形象;六丁中的丁巳就是蛇,屬陰神。道教有召蛇術,道土相信用這種禁咒的法術召蛇,能夠使蛇聽從命。這也是蒲松齡《豢蛇》中養蛇自如的理論依據吧。
《鬼令》篇幅也較短,載:“教諭展先生,灑脫有名士風,然酒狂,不持儀節……”
教諭是學官名,宋代在京師設立的小學、武學中始置教諭;元明清在縣學置教諭,掌文廟祭祀,教育所屬生員。小說中的展教諭也是一位酒仙,每酒必醉,每醉必狂。
舊時,官府在文廟前置下馬碑,要求文武官員軍民人等在此下馬,以示對孔子的敬仰。展教諭本應是模范帶頭遵守,可他酒后必縱馬奔馳于文廟殿階。然而,文廟殿階多古柏,展教諭終于是縱馬觸樹。
肉體凡神怎能勝過古柏,展教諭被碰得頭破血流,還沒忘了自嘲:“子路責怪我無禮,打破了我的腦袋!”夜里,展教諭病重而死。此后,某乙夜宿古剎,見到展教諭與酒友行酒令酣飲之事??磥?,酒仙到了陰間仍不失名士之風。